大王莊村[山東棗莊市古邵鎮下轄村]

大王莊村[山東棗莊市古邵鎮下轄村]

大王莊村位於嶧城南10公里, 東接台兒莊,西鄰206國道,南靠大運河,隸屬嶧城區古邵鎮管轄。 全村總面積117.3公頃,其中耕地面積86.7公頃,企業占地13.3公頃。2000年, 全村共有178戶,總人口760人,人口自然增長率7.2‰。現有孫、王、吳、周、李、鍾、劉、姜、徐、丁、鄭、巴、潘、岳、馬、張、田、高等18個姓氏,均為漢族。

村情概況

該村地處黃淮海平原,地勢平坦,水源豐富,發展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。境內盛產小麥、玉米及各類蔬菜。植被面積72公頃,覆蓋率60%。

1949年,農村經濟總收入15.3萬元;1978年,農村經濟總收入91萬元;2000年,農村經濟總收入560萬元,人均純收入2910元,第一、二、三產業比為4∶2∶4。

該村是全市明星強村之一,曾被棗莊市委、市政府評為“先進集體”,被棗莊市委、市政府命名為“林果園藝專業村”,被嶧城區委、區政府授予“安全文明村居”榮譽稱號。

村名由來

明朝永樂年間(1403~1424年),山西洪洞縣籍王氏五兄弟在嶧縣古邵白山占山為王,在山之陽建儲糧基地,因西鄰小王莊,故名大王莊。後又有孫氏、周氏自山西洪洞遷此定居。

大事記

1938年,村民孫業紅帶領12人建立了全縣第一支農民抗日隊伍。

1939年,日軍侵占大王莊。

1939年,村民丁留加入八路軍。1945年在洛陽戰役中犧牲。

1947年9月 大王莊村的地主被打敗,逃往衛輝市。

1947年11月(農曆十月初七)大王莊解放。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團團部駐紮大王莊村。

1948年,村民李振成在本村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後,周永志等人又陸續加入,並成立黨支部,李振成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。

1948年冬,大王莊鄉建立,駐地大王莊村,轄郝湖、曹胡袁等11個村,徐衍海任鄉長。

1949年,李振成組織村民成立全縣(時為蘭陵縣管轄)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,走互助合作道路。

1953年初,大王莊成立了蘭陵縣第一個初級社。

1954年,大王莊劃歸嶧縣。

1964年,建陶盆、瓷缸廠一處,僱傭7人,為該村第一個副業項目。

1966年修建大王莊大橋,此橋是當時全市最長的、質量最高的村建橋樑。

1972年,村成立專業青年突擊隊,挖井10眼、水塘3個,栽樹成林。

1973年,成立木工組。

1975年,大王莊建起炕雞房3個,年孵小雞5萬餘只。

1978年,建起蘋果園1處,占地3.3公頃。

1980年,購買50馬力拖拉機等農業機械,建立農機大院。

1983年,建變壓室1處,安裝50千伏變壓器1台,使全村農戶通電照明。

1986年,投資40萬元修建高標準、占地1.3公頃的大王莊學校。

1988年,投資50萬元興建印刷廠。

1994年,因地制宜建起草苫子廠和編織廠。

1997年,硬化村內道路,安裝路燈,綠化道路兩側,把大王莊村建成花園式村莊。

1999年,建成占地18公頃的大棚葡萄科技示範園一處。中央電視台《農業天地》節目對該村的大棚葡萄科技示範園做了專題報導。

1999年,投資10萬餘元建提水站兩處,每處安裝20千瓦電動機一台,提水設備一套,實現了電、站、機、渠的配套,擴大灌溉面積50多公頃。

2000年,投資17萬元重新對該村供電線路進行整改,達到農村用電一類村標準。

2000年5月,山東省副省長林書香在市委書記張傳林等陪同下視察大王莊村。

第一產業

大王莊村[山東棗莊市古邵鎮下轄村] 大王莊村[山東棗莊市古邵鎮下轄村]

解放前, 該村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。1949年3月,李振成回響中共中央號召, 帶領全村農民成立了2個互助組。1953年初,大王莊成立了蘭陵縣第一個初級社。1958年,糧食畝產達200公斤,受到嶧縣縣委、縣政府的表彰。1964年, 大王莊村投資2.8萬餘元,投工8萬個,搬運土方20萬立方米,用4個月時間挖通了村西的四支溝,流向京杭運河,修水渠1500米,基本保障了86.7公頃耕地的澆灌用水。

1977年,村購買了一台50馬力拖拉機,2台“紅牛”(12馬力拖拉機) ,對耕作方式進行了改革,縮短了種收時間,增加了作物品種,使畝產突破了千斤大關,總產突破60萬公斤。

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,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,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,1983年糧食單產750公斤,比1978年增長了250公斤。

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,全村不斷更新糧食品種,提高科技管理水平。於1999年投資10萬元修建提水站兩處, 保證耕地用水。每年向國家提供優質商品糧5萬公斤。2000年糧食總產達500噸。

1990年以來,全村不斷調整糧經比例,增加蔬菜瓜果種植面積,1997年大王莊村委會引進大棚葡萄栽培技術,至1999年,發展大棚葡萄18公頃,總收入達200萬元。

改革開放以來,大王莊農副業發展迅速。1990年加寬加深了原1972年專業隊挖掘的3處魚塘, 並利用四支溝蓄水池,年養魚15萬尾,總產值達30萬元。2000年春,江蘇省邳州市的呂先生在大王莊投資50萬元, 興建占地1.3公頃的養豬廠,年產仔豬400頭,出欄宰豬200頭,年經濟收入20萬元,同時帶動了農戶的家庭養殖。2000年大王莊家庭養豬共600餘頭,僅此一項農民年增收40餘萬元。

第二產業

大王莊村[山東棗莊市古邵鎮下轄村] 大王莊村[山東棗莊市古邵鎮下轄村]

由於歷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,大王莊在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第二產業發展緩慢。十一屆三中全會後,黨支部抓住發展機遇,於1980年籌建了大王莊建築隊;1988年投資50萬元,建起印刷廠;1994年投資20萬元,建起草苫廠和編織廠;近年來村兩委領導班子積極尋找創業之路,在原建築隊基礎上成立了大王莊建築公司,2 000年安置50多名剩餘勞動力,實現總產值20萬元。1998年,村主任周廣同籌資4萬元,建起大王莊預製廠,生產水泥塊50萬塊,利潤達10萬元。

第三產業

1956年,辦起了第一個商店“門市部”。之後,又陸續辦起磨坊、豆腐坊、炕雞房,為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,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。

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,村黨支部貫徹改革開放方針政策,積極宣傳,幫助村民解放思想,鼓勵從商,先後發展個體工商戶38家,其中多是從事食品加工、服裝加工、個體運輸等,年利潤五萬元以上的有10家。他們不斷開拓市場走向外域。20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200餘人,實現收入100萬元。

特色產業

大王莊村[山東棗莊市古邵鎮下轄村] 大王莊村[山東棗莊市古邵鎮下轄村]

業 1997年秋,按照上級關於農業結構調整的整體部署,針對本村地下水相對缺乏,而發展林果業相對用水較少的實際,在對省內外葡萄果品市場反覆考察論證的基礎上,採取市場引導、典型示範、優質服務等措施,從壽光、泰安等地引進京秀、 86~1 1等優質高產葡萄品種,狠抓了大棚葡萄的開發,當年發展大棚葡萄面積50畝, 聘請市、區林果專家現場授課或田間技術指導,於次年5月份坐果見效,效益比較可觀。1999年,村兩委在充分徵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,把大棚葡萄開發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來抓,統一調整了土地,統一配套了供水、用電、道路等建設,多方籌資170餘萬元, 建起了占地18公頃、魯南最大的大棚葡萄科技示範園區,畝棚效益1.2萬元左右,最高收入達1.6萬元。大棚葡萄成為該村的高投入、高產出、見效快、效益好的特色產業,被棗莊市委、市政府命名為果林園藝專業村。

該村與市、區主管部門和壽光、濰坊等果品開發公司聯合,擬投資興建融果品批發、果品深加工、苗木供應、信息諮詢、科技觀光於一體的大型批發市場一處。屆時,將成為魯南乃至全省最大的大棚葡萄科技示範基地。

文教科技

解放前,學齡兒童入學率只占27%。解放後,逐步改善辦學條件,於1 956年建起了大王莊國小; 1986年又投資40萬元,對國小進行了擴建改造,從而告別了土台子、黑屋子的歷史,達到了“六配套”標準。

1995年, 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%。先後有30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,其中研究生2人,本科生8人,大中專生21人。因地制宜,在大王莊村大橋設立了文化廣場,配備了多項文體娛樂設施,每周五播放“周末電影”,深受村民喜愛。2000年大王莊被嶧城區政府授予“安全文明村居”稱號。

人民生活

村莊建設 村莊建設

建國前,村民年人均糧食不足50公斤,人均純收入48元。1978年人均純收入280多元。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,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,特別是引進大棚葡萄喜獲豐收後,人民生活更上一個台階,2000年人均純收入2910元,村民已全部住上了新瓦房,彩電、冰櫃等高檔家用電器進入尋常百姓家。2000年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78輛,機車28輛,程控電話60餘部,彩色電視機90餘台。

村莊建設

建國前, 村民住房多以土木結構為主,人均居住面積不足3平方米。建國後,人均住房面積達12平方米。1990年後村里實行建房統一規劃,新建起一排排瓦房和平房,並制定優惠政策,鼓勵村民拆舊房建新房,人均住房達20餘平方米。同時, 先後開通了村內17條小道3000多米,一條主幹道400多米,並逐步實現了硬化、美化和綠化,安裝了路燈,並有專職環衛人員負責管理。自1966年始建王莊大橋後,村里多次投資修繕,1997年利用硬化道路之便把王莊大橋建成大王莊村標誌性建築,並樹立“大王莊”村牌坊。

集體福利

建國以來,隨著糧食產量的提高,村隊收入的增加,村民福利逐步提高,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,為村民福利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證。1996年以來,對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免除“兩工”,對70歲以上的老人免除“三提五統”。孤寡老人被安置在“老年公寓”,所有費用由集體負擔。

組織建設

信息管理黨支部深入農村實踐科學發展觀 信息管理黨支部深入農村實踐科學發展觀

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8年李振成加入中國共產黨,他是大王莊村第一名中共黨員,當年成立了第一屆村黨支部,李振成任書記。之後,周永志、周永海、孫守松、周連仲、李明亮、李中鑾、陳增福、姜崇才、孫華臣等人相繼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。2 000年全村有黨員20名。 多年來,黨支部重視加強自身建設,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,多次被上級黨組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“先進集體”。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47年大王莊村解放後,村行政組織領導農民進行土地改革,帶領民眾積極參軍參戰,發展生產支援前線,並組織20多名青壯年成立支前分隊,支援淮海戰役。1948年建立大王莊鄉,管轄11個村,徐衍海任鄉長。1953年初,劃歸蘭陵縣,成立了蘭陵縣第一個初級社。1955年,建立高級農業合作社,李振成任社長。1958年,成立人民公社,設立大王莊生產大隊,李奎賢任大隊長,下設5個生產小隊。1968年9月,成立大王莊村民委員會,設委員3人,周道忠任主任,下設5個村民小組。從1985年到2001年共選舉出五屆村民委員會。 1999年4月,民眾投票選舉周廣同任第五屆村民委員會主任,委員姜夫華、周長雷,並配備民兵連長、治保調解主任、婦女主任、計生專職主任各一名。

人物簡介

李振成(1925~1983) 1947年在本村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,黨支部成立後,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。他組織民眾積極參加土地改革,參戰支前。1949年組織成立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,之後成立初級社、高級社,任社長。後病故。

周永志(1924~1991) 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成為大王莊村第一屆村黨支部成員,協同李振成建立互助組,任二組組長。1958年任西沿河管理區區長,參與組建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工作。1962年任大王莊村支部書記,領導村民興建家園。1980年任農場場長,後調任棗莊市磷肥廠黨委書記。1991年病故。

孫守龍 大王莊村民, 1965年6月出生。1999年冬在淘井時發掘出漢代文物一大宗, 價值200多萬元人民幣, 無償捐獻給市文物館, 受到省、市文物部門的表彰。《大眾日報》、山東電視台對此進行了宣傳報導。

孫華臣1971年8月出生, 199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現任大王莊村黨支部書記。他發動全村幹部民眾捐資7萬餘元,於1998年修建了長700餘米的村第一條水泥道路,並完成配套建設。 1999年帶領民眾籌資170餘萬元,建起了全市第一個大棚葡萄科技示範園區,成為全鎮乃至全區農業結構調整的排頭兵。2000年被棗莊市委、市政府授予“勞動模範”榮譽稱號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